操作马铃薯收获机时如何避免薯块破损
马铃薯收获机是用于自动化收获马铃薯的农业机械,能大幅提高收获效率、减少人工成本,是马铃薯规模化种植的关键设备。马铃薯收获机作业中,薯块破损会直接影响商品价值和储存稳定性,需从机器调试、操作技巧、工况适配等多方面综合控制。
一、作业前:精准调试机器,减少机械损伤源头
挖掘铲深度与角度:挖掘铲需比薯块层深 3-5cm,确保铲面与土壤平行切入,避免因 “铲尖上翘” 导致块茎被铲刃切断或挤压。新铲需打磨锋利,磨损严重的铲片需更换(刃口磨损超过 2mm 易撕裂薯块)。
输送系统间隙与速度:根据薯块大小调整输送链(或筛条)间距 —— 小薯(直径<5cm)间距设为 2-3cm,大薯(直径>8cm)间距设为 4-5cm,防止间隙过小夹伤薯块或过大导致掉落。同时,输送速度需与前进速度匹配(通常输送速度是前进速度的 1.2-1.5 倍),避免薯块在输送过程中堆积挤压。
振动筛 / 分离链的振幅与频率:黏土或湿土条件下,降低振幅(减少 10%-20%)、减慢频率,避免薯块与硬土块剧烈碰撞;沙土或干土条件下,可适当提高振幅以快速分离土壤,但需控制频率(不超过 300 次 / 分钟),防止薯块弹跳撞击机壁破损。
挡板与缓冲装置:在输送链末端、集薯箱入口等位置加装橡胶缓冲垫(厚度 5-10mm),减少薯块下落时的冲击力(下落高度建议控制在 30cm 以内)。
二、作业中:控制工况,减少外部作用力损伤
根据土壤质地和薯块成熟度调整,破损率>5% 时必须减速。
行驶时尽量直线作业,转弯前提前减速,避免挖掘铲侧向受力导致薯块被 “挤碎”;若需调整方向,需在机器完全离开已挖掘区域后进行。
遇到田埂、低洼或障碍物时,提前提升挖掘铲,通过后再缓慢放下,禁止在障碍物处强行挖掘(易导致铲片变形、薯块断裂)。
实时监控与动态调整,安排专人在机器侧面观察输送过程,若发现以下情况立即停机调整。
三、特殊场景处理:针对性减少高风险损伤
雨后或土壤湿度>25% 时,选择晴天土壤稍干爽后作业;若必须作业,可在输送链上喷洒少量清水(或 0.1% 肥皂水)减少黏土附着,同时每作业 30 分钟停机清理筛面黏结的泥土(避免泥土结块挤压薯块)。
地块中畸形薯(如分叉、凸起)较多时,拆除输送链上的硬刮板,更换为柔性橡胶刮板,减少对不规则薯块的刮擦。
小薯比例高(>30%)的地块,在分离筛下方加装接薯网(网眼 1-2cm),回收漏下的小薯,同时避免小薯从间隙掉落时被机器底部碾压。
通过以上措施,可将马铃薯收获破损率控制在 3% 以内,同时减少机器不必要的损耗。实际操作中需结合地块小范围试收(先收 10-20 米),根据破损情况微调参数后再进行作业。
- 操作马铃薯收获机时如何避免薯块破损2025-07-09
- 马铃薯收获机厂家总结作业后的维护工作2025-02-19
- 马铃薯收获机停机检查的步骤2024-11-14
- 如何预防马铃薯收获机储存期间生锈2024-08-14